目的:觀察低頻電針(EA)對2型糖尿病神經(jīng)病變疼痛(DNP)模型大鼠痛閾及L5背根神經(jīng)節(jié)(DRG)P2X3受體表達的影響。
方法:實驗一:50只SD大鼠隨機分為8個對照組和42個模型。模型給予高脂高糖飲食聯(lián)合少量鏈脲佐菌素(STZ,35 mg/kg)腹腔注射,建立大鼠DNP模型。對照組給予常規(guī)飲食和相同劑量。檸檬酸緩沖液注射。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進一步分為模型組(DNP組)和低頻電針組(DNP+EA組)。電針足三里和“昆侖”兩側(cè),頻率2Hz,強度1mA,15分鐘,然后2mA,15分鐘,每天1次。 7個療程。觀察喂食高脂肪和高糖 0、5、0、5 和 7 周的大鼠的胰島素敏感性指數(shù) (ISI) 和空腹血糖 (FPG) 水平的變化。使用動態(tài)鞋底觸覺設備檢測高脂肪。在攝入糖的第 0、5、7 周和電針第 3、5、7 和 6 周測量脂肪的足退縮閾值 (PWT) 和高脂肪大鼠足退縮閾值 (PWT) 的變化。采用L5DRGP2X3受體熒光抗體法測定。實驗二:DNP成功建模的大鼠分為電針組(電針+賦形劑組)和P2X3激動劑組(電針+αβ-meATP組)。電針干預同上。電針+αβ-meATP組在每次電針干預前于大鼠足趾下注射αβ-meATP(0.6 μmol/L, 100 μL)。 EA + 載體組的大鼠注射相同劑量的 PBS 緩沖液,其他干預措施相同。檢測機械痛閾。
結(jié)果:(1)與對照組相比,模型組給予高脂高糖5周后ISI顯著降低(Pu003c0.01),高脂高糖后FPG . 它顯著增加。糖治療7周(Pu003c0.01)),顯示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(建模成功率69.04?。 (2)PWT:模型組大鼠雙側(cè)PWT較對照組顯著。下降(Pu003c0.01),表明2型DNP模型成功。與模型組相比,低頻電針組大鼠治療后各時間點雙側(cè)PWT均顯著增加(Pu003c0.01)。 0.01);P2X3激動劑組雙側(cè)PWT較電針組顯著降低(Pu003c0.01)。 (3)免疫熒光法結(jié)果顯示,模型組L5DRGP2X3陽性細胞表達較對照組明顯增加(Pu003c0.01),低頻電針L5DRGP2X3與模型組比較。陽性細胞表達顯著增加。治療組顯著降低(Pu003c0.01)。
結(jié)論:低頻電針可通過下調(diào)L5DRGP2X3受體有效改善2型DNP。